我看我還是遵照每次跑步的數字, 把目標也設定在 20。
數字 20 的特性:
- 20 的因數有 {2, 4, 5, 10},其中質因數只有 {2, 5} 二個。
- 20 是第 3 個豐富數。(豐富數是指 1+所有因數和大於該數本身,即 1+2+4+5+10=22>20,前 2 個分別為 12 及 18)
- 20 有一個國字「廿」,音同「念」。
I am not a egg, but egg.
我看我還是遵照每次跑步的數字, 把目標也設定在 20。
數字 20 的特性:
- 20 的因數有 {2, 4, 5, 10},其中質因數只有 {2, 5} 二個。
- 20 是第 3 個豐富數。(豐富數是指 1+所有因數和大於該數本身,即 1+2+4+5+10=22>20,前 2 個分別為 12 及 18)
- 20 有一個國字「廿」,音同「念」。
我把它們全部列出來, 結果總共是 12 個。
數字 12 的特性:
- 12 是整數、偶數、正數。
- 12 的因數有 {2, 3, 4, 6},其中質因數只有 {2, 3} 二個。
- 12 有個名稱叫「打」 (a dozen),也可以換算成「兩手」,或「半箱」。
『歪一點,左邊!』
「喔!」
『再歪!』
「這樣!」
『再一點!』
「幹……嘛啦!」
『你沒看到嗎?』
「看……什麼?」
『看不到,就再把腦袋歪一點!』
「到底看什麼?」
『看故事啊!』
我有仔細的算過那個數字, 它是 34。
數字 34 的特性:
- 34 位於零的東方,俗稱右手邊,所以為正數。
- 34 有兩個質因數,分別為 2 及 17。既有 2 的因數故為偶數。
- 34 有兩個鄰居,年幼那個叫 33,年長那個叫 35。
今天下午去展北一開會, 以為可以偷到一點時間早下班, 結果還是搞到五點半, 不過五點半也算是早下班了, 算有偷到公司的時間, 真是好不快樂。
本來打算到西門町的蜂大咖啡買個一磅咖啡的, 卻因為下樓看到雨勢忽大忽小, 從台北車站走到西門一定會淋濕, 所以打消去西門的行程, 直接搭捷運回家。

這個禮拜看完了日劇「伽利略」, 故事很不錯, 畢竟是改編自名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 應該不差到哪去。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嫌疑犯X的獻身」電影, 比較嚴謹的推理與故事結構, 有機會會來讀讀那本小說。
01 卡通
02 惡夢
03 文采
04 專題
今天他又發作了,這次發作隔上一次已經有 2 年的時間了,他以為他已經痊癒,沒想到今天竟又無預警的發作,他差一點就措手不及。
一如往常,一樣普通的日子,當他開完例行性的早會從會議室搭電梯回到自己部門的樓層,一步出電梯門口,他突然有一股曾經熟悉的感覺湧上心頭,那感覺不是心血來潮的心情起伏,是 2 年前真實的那種椎心刺骨的痛苦感覺。它回來了,那曾經讓他痛不欲生,想了斷自己的感覺真的回來了,他的預感。
今天我看了曾經喧騰一時的艋舺, 對,就是那齣「意義是三小?」那齣。 我的兩個朋友對這部電影評價並不高, 認為整部片打打殺殺沒什麼好看。
戲開始沒多久就有一件事困擾我, 看到中間又有另一件事困擾我, 於是我帶著 2 點困惑走出戲院回家, 我向朋友抱怨, 朋友說我的邏輯很奇怪, 看來我又畫錯重點了。
「你有這麼多想法,文筆又不差,你應該開個部落格,把你所有以前和未來亂七八遭的想法通通寫成故事 PO 在部落格中。」她這麼說。
「什麼亂七八遭的想法,那是學術殿堂上最嚴謹的學問,我只是拿來再用地球話講一遍而已,不然人家老是以為經濟學家住在火星。」他表情誇張的回答。
今天中級複試放榜, 不太抱持樂觀態度, 沒想到也過了, 我一定要先來掛號, 如果我有空,一定回來補, 如果沒空,就沒空了。
自從有了咖啡機, 想喝咖啡不必出門去買, 也都沒有了掏錢的動作, 喝咖啡這件事變得比較沒有節制。 只要休假在家, 一整天都在酗咖啡。
昨天喝了三杯, 早上上課帶了一杯 85 度 C 的咖啡到教室。 下午一回到家, 馬上開了咖啡機, 煮了 4 人份的咖啡, 2 人份當熱咖啡馬上喝, 另外 2 人份放到冷凍庫去當冰咖啡。
連著兩個禮拜的每天早餐都是咖啡+法國麵包。
咖啡是朋友從加拿大帶回來的 Tim Hortons, 機器是為了消費那罐咖啡買的, 咖啡機在操作上比摩卡壺方便許多, 反正就給它開下去, 不必特別留心去照顧, 一會兒就有咖啡香與咖啡產出了。
我是個法國麵包控, 從小開始就喜歡吃法國麵包, 國小與國中時的學校福利社有賣一種法國麵包, 8 塊錢一個,可以啃很久。 我喜歡硬的外皮, 買的時候都會偷捏一下, 看夠不夠硬, 愈硬我愈喜歡, 我專挑硬的吃。(誰說我吃軟不吃硬) 後來我記得漲了 2 次價, 分別是 10 元與 12 元, 再後來我就畢業了。
高中之後的學校就沒有賣法國麵包了, 所以我有好一陣子沒有啃法國麵包。 直到長很大了, 我又開始在麵包店買一根很長的法國麵包, 還是喜歡硬的, 咬的時候,雙手抓住硬物用力往外扯, 頭便要依反方向用力, 在麵包被扯斷的那一剎那, 頭會受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反作用往作用力的切向方向甩, 你都不知道多麼有趣。 這可是要物理學要學得好才能夠擁有這種樂趣, 還要有一點微積分的概念才是。
很多人說法國麵包沒什麼味道, 其實我正是喜歡它淡淡的香味。 它的香味需要一些醞釀才出得來, 它的麵糰是乾的, 要在嘴中被口水潤濕後味道才會散發出來, 咀嚼的力道愈大,香味更香, 正是古人說的, 不經一番含澈骨,焉得硬物滿鼻香。
法國麵包搭配咖啡是絕配, 就像油條配豆漿。 咖啡的苦味正好能與法國麵包的香味造成反差, 這個道理就像小時候自然課的實驗, 讓你的手一直試著不同燒杯中的水溫, 直到你的中指對水溫錯亂為止。 就是這樣, 當我的嘴巴也開始錯亂, 就會覺得法國麵包更好吃。
綜合以上, 法國麵包真是好吃又好玩, 美味又知性啊! 還有還有,最重要就是「好硬」。
《後記》
我一直以為我是個「食之無味」的人,
沒想道也能寫出一篇品嚐食物的文章。
黑色幽默被退稿了 那天我執筆一篇稿子, 廣宣業務同仁招攬壽險的成功案例。 於是我用「案發時間、案發地點、案發經過」開始, 用「東窗事發、曉以大義」來闡述客戶的問題, 用「見縫插針、見獵心喜」來描述業務同仁深耕客戶。 結果,被退件了。
我真是太聰明了! 為了要喝牛奶, 我買了一頭牛, 這樣我就不必穿戴整齊冒著外出的風險去買牛奶, 只要我想喝奶, 只要擠擠乳頭, 再把牛奶燒開, 我就有濃郁天然的牛奶可以喝了, 我聰明吧。
這只是一種比喻法,(再一次證明我很聰明,懂得用傳說中的譬喻法) 當然我沒有真的養牛 (莊肖維)。 我只是為了一罐研磨咖啡, 買了一台咖啡機而已。
讀完了《玩火的女孩》發現作者也為費瑪最後定理著迷, 把它安排進小說中。 我也曾經一段時間對於最後定理的這段故事相當嚮往, 所以就說一說我所知道的故事了。
星期六早上的凌晨12點半,她正PO完一篇新文章在無名的部落格上,接著打開剛拿到的書《直搗蜂窩的女孩》,開始讀這本千禧三部曲完結篇。
電話響起。
這種鳥時間的電話,雖然還不是她上床的時間,但深夜的鈴聲總帶著些許的急躁與刺耳,讓人有種不祥的壓迫感。
科內同事要結婚了, 4/25 訂婚, 結婚日期在 5/16。 大家想沾沾新人的喜氣, 所以發起揪團團購大樂透活動, 大手筆買一次大樂透, 打算一次就可以「好野」, 立馬辭了工作。

星期五路跑協會寄 email 要我參加 「2010 PUMA 螢光夜跑」, 我覺得傍晚的路跑活動很炫, 所以打開看看, 結果最長的路線才 10 km, 讓我好失望, 就不報名參加了。
截至目前為止, 我參加過 3 km, 5 km, 6 km, 9 km, 10 km, 12 km 路跑距離, 接著我設定的目標是 21 km (半程馬拉松), 而且今年要完成。 終極目標就是在這輩子中是跑一次全程馬拉松。